食源性疾病是什么?
食源性疾病指致病因子通过食物进入人体而导致感染或者中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病从口入”。大部分食源性疾病是由病毒、细菌、蠕虫和真菌引起的。在我国,ETEC是引起腹泻(拉肚子)的主要食源性细菌之一。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动物性食品是引起该类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品,其中畜肉类及其制品位居首位,而禽肉、鱼虾、乳类及蛋类食物也较为容易引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剩菜、剩饭、米糕、米粉等容易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从饮食方面避免出现食源性腹泻最主要的就是注意饮食卫生。
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主要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吐下泻”,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部分可伴有发热、头晕头痛。但有些除了消化系统症状以外,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哪些人需要特别注意?参与集体生活的孩子们
在学校等集体环境中,食源性疾病暴发风险极高;其中,学校食堂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场所。而且,从幼儿园起一直到高中、大学毕业,我们的孩子在很长的一段人生中,都是无法脱离集体生活的群体,这就导致了作为学生这一群体无法完全避免食源性细菌的侵袭。
一项国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9年浙江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51起,腹泻疫情发病数11210例,其中83.28%(264起)的腹泻疫情发生在学校,涉及幼儿园(52起)、小学(143起)。
以节约著称的老年人
“老一辈”以前的生活条件大多比较艰苦,于是格外的“节约”。剩饭剩菜,放在冰箱里舍不得扔是常态。但冰箱不是万能的,甚至还会引起各种细菌的交叉感染,最常见的就是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而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肠道消化能力减退及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更容易发生感染性腹泻,同时引发各种并发症,每年因此进医院的老人不在少数。
上述研究数据显示其中ETEC检出阳性率排名第一。
长期依赖外卖的人群
外卖食品的卫生问题日益突出;2024 年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显示,网络订餐中 18 批次食品不合格,其中 14 批次存在微生物污染问题,大肠埃希氏菌超标率高达57%.
如何预防食源性腹泻?
1、选择新鲜的食物。新鲜的食物指的是近期生产或加工、存放时间短的食物,首选当地的当季食物。尽量购买正规厂家出售的肉、蛋、奶类食材。
2、经常生食的蔬菜和水果,在进食前一定要注意清洗干净,如果食物已经明确的变质了,直接丢弃掉;在清洗、切菜和储藏过程中,要注意生熟分开。制作过程中,食物一定要充分加热。
3、尽量不剩菜、剩饭,如果不可避免有食物剩余,那么可以提前将食物盛出,装入干净的饭盒后低温贮存,下次食用前充分加热。
季节交替时节腹泻易高发 科学防护是关键!
对于细菌性腹泻,可选择口服“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疫苗进行预防,其可预防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和霍乱。是目前国内唯一对于食源性腹泻中的主要细菌有预防作用的疫苗。
来源:内蒙古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