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疾病防治 传染病防控
千年麻风终有期——认识麻风 消除歧视
发布时间:2025-02-05

2025年1月26日是第72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8届“中国麻风节”,宣传主题是“全面消除麻风危害,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1、“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

每年1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又称作“国际麻风节”,由法国大慈善家佛勒豪律师倡导发起,1954年起为第一届,至今已得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响应,旨在唤起人们宽容对待麻风病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由,鼓励和帮助他们得到与其他病人一样的治疗和生活。

1987年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决定,自1988年起该节日也作为“中国麻风节”。设立“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2、麻风一个什么样的疾病?

麻风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史料记载在世界流行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易感个体后以侵犯其周围神经和皮肤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丙类传染病。

3、麻风有何危害?

麻风最大的危害是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患者因为初始症状较为隐匿,易被延误诊断,常常导致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肢体畸残。畸残易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陷入“因病致残、因残致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中

旧社会因为缺医少药和科学不发达,致使麻风被污名化,造成社会对麻风产生了严重的歧视和恐惧,麻风患者不仅要承担肢体残疾带来的恶果,而且要忍受来自社会的巨大心理压力。

此外,尽管麻风传染性和致病性较低,但依然是一种传染病,对公共卫生仍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4、麻风是如何传播和流行的?

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患者是麻风的主要传染源。

麻风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或间接密切接触传播,受麻风易感基因的影响,人群中95%以上的人对麻风杆菌有正常抵抗力,即使感染了麻风杆菌,发病也很低,因此,做好麻风密切接触者中高危个体的监测管理对控制麻风传播和流行至关重要。

5、麻风的流行情况怎样?

据WHO报告,2023年全球报告182815例新发病例,比2022年报告数(174094)增加了5%,主要分布在印度、巴西、印尼等国家(这三个国家占全球报告数的79.3%)。

2023年中国报告新发病例315例。2019-2023年江苏省年新发麻风病例不足10例,且流动人口病例占据一定比例,江苏麻风疫情总体保持低流行平稳状态。儿童麻风病例(确诊年龄小于15岁)是衡量麻风流行的一个重要指标,发现儿童麻风病例常意味着麻风的传播仍未被控制,存在近期本土社区传播。江苏省已经连续29年未发现儿童麻风病例。

6、麻风有何早期临床表现?

尽管麻风的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的皮肤和周围神经损害症状,但早期症状主要是皮肤上出现不痛不痒甚至麻木的浅色或红色斑疹

如不能被早期发现和治疗,随着病期延长,皮肤和周围神经症状会逐渐加重,可出现肢体麻木闭汗,甚至产生面瘫、视力严重减退、爪形手、垂足、足底溃疡等畸残。

7、怀疑得了麻风,该去哪里就诊?

如果怀疑自己得了麻风,可与当地相关机构(疾控中心、麻风诊治定点医疗机构)联系咨询。

8、麻风能不能被治好?

麻风的诊断治疗是免费的。目前,麻风的治疗主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利福平(RFP)、氨苯矾(DDS),氯法齐明(B663)等药物进行联合化疗。早诊早治是关键,可以避免麻风残疾的发生。

9、人们还要再歧视和恐惧麻风吗?

俗话说,恐惧来源于无知。在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知晓了麻风发病机理,麻风是可防可治的,恐惧和歧视麻风患者是不人道和无知的表现。

罹患麻风是不幸的,但社会大家庭是温暖有爱的,因此,呼吁人们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消除歧视偏见,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关爱麻风患者,使这一千年古老疾病在新时代真正实现“全面消除麻风危害,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供稿: 编辑: 阅读数: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 春节不打烊,过年期间也可以接种狂犬疫苗!!
0476-5973011 新城院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新城王府大街42号 红山院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园林路东三段4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