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科
1.基本情况
口腔修复正畸学现为自治区领先学科,口腔正畸科由两院区口腔正畸科组成,有牙科综合治疗机15台,分为2个亚专业组(正畸正颌治疗组、牙周正畸治疗组),年门诊量近1万人次。医院投入建设资金360万元,专用设备有正畸Winceph8.0头影测量软件、口内扫描仪、口腔专用CT(CBCT中大视野)、口内摄影专用数码相机、正畸托槽专用喷砂机等,有各种常用进口正畸专用钳100余套。使用的口腔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可实现病人信息(包括影像资料)和科室管理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开展各类错合畸形的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颞下颌关节病的正畸辅助治疗、唇腭裂序列正畸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正畸辅助治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无托槽隐形矫治等技术项目。
2.学科梯队
(1)学科带头人。姜喜玲,空军军医大学博士、三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赤峰学院口腔医学院院长,口腔医学院中心主任,口腔正畸科主任,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主任,自治区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美国北伊利诺大学、韩国TWEED矫正中心访问学者。荣获自治区321人才第二层次,自治区511人才,赤峰市玉龙英才等称号。兼任内蒙古医师协会名医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常委,内蒙古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会长,内蒙古口腔医学会副会长等职务。主持科研项目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申报的《基于神经嵴解剖网络的MRI-only脑、面发育异常相关性分析》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该项目是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蒙古国科技基金会(MFST)的合作协议,共同资助合作研究项目,支持两国科学家开展实质性合作与交流,这是目前我校获得的最高级别的国家级项目,本年度全国共资助6项;主持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奖2项。发表SCI论文8篇,授权专利13项,实现成果转化7项。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项,自治区行业标准1项。
(2)人员结构及培养。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4人,包括医师13人,护理21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教授3人,副主任医师7人、副教授5人,主治医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3人,硕士7人;5名技术骨干中博士2人,硕士3人。自2016年以来共派出5人到各大医院进修学习。举办30次各层次学术会议和讲座,其中国际学术讲座1次,国家级学术讲座、培训班8次,自治区级学术讲座、会议7次,市级学术讲座14次。
3.服务能力与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方法,在自治区率先引进数字化隐形矫治、自锁托槽矫治、种植支抗植入等新技术方法填补了自治区口腔医疗技术空白。口腔正畸科服务赤峰及12个旗县区,以及与其比邻的朝阳、承德、通辽、锡林郭勒盟等地区的患者。
4.科研与教学。2016以来,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4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基金20项,共获得224.9万元的科研经费。发表论文27篇,其中SCI论文2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6篇,出版专著19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12部,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项,自治区行业标准1项。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其他自治区一等奖3项;获批专利31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完成自治区新技术1项;实现成果转化7项,成果应用收益41.4万元。平均每学年承担100学时的理论课时和80学时的实验课时,为赤峰市及周边地区输送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口腔护理学人才共计1000余人。学科带头人及技术骨干依托科室培养硕士研究生5人。
5.学科未来展望。加强对临床技术以及科研能力提升,积极组建口腔正畸MDT团队,同时派出骨干人员进修学习,提升技术水平依托科普基地,强化基层医师培养,将口腔正畸学科发展成为蒙东地区最大的口腔正畸治疗中心。